中国科技界的“铿锵玫瑰”——盘点近现代杰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妇女节,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女性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不断做着重要贡献,取得各种各样的成就,在科学领域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对中国近现代上的几位著名女性科技工作者进行简单的盘点,向她们致敬!

 

 
 
里程碑式的科学家——吴健雄
 
 
 
 

吴健雄是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 “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是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 

她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1936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获美国普林斯顿、耶鲁和哈佛等著名高等学府的理学博士学位。在博士期间,她就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母”。 

她是地地道道的实验物理学家, 最伟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宇称不守恒”,而这个实验被誉为物理学史上的三大判决性实验之一。

 
 
 

 

 
 
科学界的“扫地僧”——何泽慧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物理学家, 何泽慧是开创中国科学界多个首例的第一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她于1914年出生于苏州,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德国柏林高等 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出于抗日爱国热忱,毅然选择了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并于1940年获得工程博士学位。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何泽慧不得已在德国滞留下来,于1943年开始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她曾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 

她与钱三强被称为“中国的居里 夫妇”。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怀着满腔的热忱、历尽艰辛回来,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林巧稚
 
 
 
 

林巧稚,一个一生没有结婚却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人。她是“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接生的婴儿超过5万名。比起那些轰轰烈烈的大国重器研究者,她一辈子都在琢磨着怎样做好一名医者,不仅有着精湛医术还拥有高尚的医德。 

她看病从来不分贫富、贵贱、党派、阶级,上至主席夫人、高干子女,下至农妇、罪犯,在解除病痛上一视同仁。 她还用极严密的科学方法,治愈了许多妇女的不育症,给那些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带来天伦之乐。

她的许多研究结果发表于《用造袋术治疗后腹壁囊肿一例》等文章中,这些都是中国以往妇产科医学史所未涉及的领域。她主编了《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等书,率先对妇产科学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即便晚年病魔缠身,仍在家里修改、审订《妇科肿瘤》一书,这是她一生的实践总结。

 
 
 

 

 
 
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开创者——谢希德
 
 
 
 

谢希德名字前被冠上的定语有很多:“中国表面物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大学女校长”“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 她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学系,后留学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2年10月回国到复旦大学任教,历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1月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在表面和界面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理论研究方面,她工作卓越、成果突出,还与黄昆先生合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半导体的科学论著《半导体物理》。任职复旦大学校长,她推行导师制,设立“校长信箱”“校长论坛”“新闻发布会”等,探索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使复旦大学率先打破了国内综合大学只有文科、理科的苏联办学模式,根据条件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5个学院。

 
 
 

 

 
 
“布朗运动的理论”完成人——王明贞
 
 
 
 

王明贞把一生贡献给科学事业,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独立地从福——普朗克方程和克雷默方程中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 后与导师乌伦贝克合作写成“布朗运动的 理论”一文。该文章至今仍是了解和研究布朗运动最主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布朗运动是1827年由布朗在研究授粉过程时,所观察到的花粉微粒在水中的运动。但是在当时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人们未能找到对布朗运动的真正解释。直至1905年由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以及佩兰在1908年进行的实验,才对布朗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有了正确的解释。布朗运动的发现和对它的解释,是分子存在无规运动的直接和有力的证据。然而,对于布朗运动的系统研究,王明贞是主要贡献者。

 
 
 

 

 
 
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深化方案的设计者——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也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从1930—1945年,她同丈夫梁思成走访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她还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这本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中国流体力学研究先驱——陆士嘉
 
 
 
 

陆士嘉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的学生,更是新中国流体力学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她为发展磁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分离流和旋涡运动为主体的流体力学做了大量工作。

1958年,陆士嘉领导建成一整套低速风洞,同时又积极参与和组织全教研室人员自行设计和制造超声速风洞和大型机械式六分力天平。当时,这些重要实验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20世纪60年代初,她积极从事粘性流体力学和电磁流体力学的研究,写出了《电磁流体力学》讲义,并亲自开出了粘性空气动力学课程。

 
 
 

 

 
 
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拉斯克医学奖”“2015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屠呦呦的名字随着接踵而来的荣誉被世界熟知,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青蒿素的功劳。 

屠呦呦的成功代表了一代中医人才为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所做的努力。青蒿素的问世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它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弥曼
 
 
 
 

1936年出生在江苏南京,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等, 2016年获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 奖,2018年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张弥曼和古脊椎动物打交道了几十年,一系列创举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20世纪60年代,恰逢大庆油田的开发之际,她根据相关地层中的鱼类化石,结合自己对东亚地区古鱼类演化规律的研究,准确判断出最丰富的石油储藏方位,为大庆油田的成功开采指明了道路。1981年,张弥曼鉴定出一种全新的肉鳍鱼类化石,并起名为“杨氏鱼”。对于这种鱼的发现及研究成果,直接否定了总鳍鱼类具有内鼻孔的说法,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四足动物的起源问题。

 
 
 

 

 
 
iPSC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发明者——俞君英
 
 
 
 

2007年11月,俞君英所在研究组以非克隆技术成功培养出人类干细胞而轰动世界,在科学界竖起一块了不起的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航空工程中制造成首架可飞行的飞机,进一步努力,可以制造出民航飞机、轰炸机、战斗机等。”俞君英这样阐述成果的价值。

 她认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存在巨大的伦理争议, 在很多国家也被法律禁止,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则绕过了胚胎,利用人体其他细胞制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干细胞,从而避免了伦理争议与法律难题。

而且从科研角度来看,涉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克隆技术操作难度非常大,卵子的来源也是个问题。相比之下,利用基因技术“仿制”胚胎干细胞,技术操作上相对容易,成本也会低得多。因此,这 一研究成果让干细胞研究又多了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1].中国科技界的“铿锵玫瑰”——盘点近现代杰出的女性科学家[J].科学中国人,2019(06):16-21.

 
创建时间:2023-03-08 10:41